在 AI 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如何做出更快、更準、更具競爭力的決策?
本次獨角獸大學來到高雄,邀請前LINE Taiwan總經理暨科技創新者的陶韻智Sting Tao老師,以《AI時代下的商業決策本質》為題,帶領學員深入探索 AI 如何重塑商業思維與決策流程。
「你認為 AI 是工具,還是同事?」講座一開始,陶老師即拋出發人深省的問題,引發現場熱烈回應。
若將 AI 視為工具,當結果不如預期時容易直接放棄;但若視為同事,則會進一步引導、修正,進而提升 AI 的表現。若AI 回答的不好,往往是使用者的問題,應學習如何寫出有效的Prompt。
在 AI 技術快速演進的今日,AI 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能與人類共同創造價值的思考夥伴。唯有善用 AI,才能真正發揮其潛力,創造數倍甚至百倍的產出。
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商業決策的基本功始終不變:釐清問題的背景、目的與資源,是所有決策的起點。
人類的價值在於從眾多的選項中做出判斷與選擇。然而,受困於慣性與思考速度,人類難以在幾秒間產出數十、數百個方案。此時,AI 的價值便體現在提供多元選項與快速分析,使人類能專注於「決策層級」的產出。
在實務層面上,個人與企業都應學習「AI First」的思維模式:在執行任何任務前,應先評估 AI 是否能完成。凡是 AI 能做的,就不該由人力執行。這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競爭力的重塑。
導入 AI 的四個階段:
活動中,陶老師也展示了自己的AI應用,過往需耗費幾周才能完成的市場調查,使用 Deep Research,只需輸入研究主題與條件,AI便能在 8 分鐘內完成跨國資料的彙整與分析,並自動引用來源,產出具參考價值的報告。這樣的效率,遠超傳統需耗費數日的研究流程。
AI 不再只是技術名詞,而是實際參與決策過程的夥伴。AI 使每個人都能成為「超級個體」:擁有廣博的知識、快速的執行力,卻不需親力親為。透過 prompt engineering、多元的模型與工具,個人與組織都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高品質產出,從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面對持續加速的AI革命,企業與個人若能掌握「AI First」的思維,將不只是提升效率,更是重新定義自身價值與競爭力的關鍵。讓我們一同重新審視工作流程,持續嘗試、學習與AI共舞,讓 AI 成為我們決策旅程中的可靠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