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新消息
部落格

了解Scrum敏捷思維,讓專案管理更順暢

在軟體開發及其他專案管理中,你的做法是什麼? 敏捷方法已成為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一種專案進行方式。它強調透過漸進式交付及迭代式開發,一步步地推出有價值的產品,同時允許需求的動態變更,為專案帶來更高彈性及成功率。2025年3月LITEON+主辦的獨角獸大學邀請擁有多年Scrum經驗,現為外商技術顧問暨新創產品經理陳國凱Kai Chen分享如何落實敏捷思維,讓團隊運作更順暢。

(圖一: 課程花絮)

敏捷式 vs. 瀑布式開發:不同專案方法的比較

在傳統的瀑布式開發模型中,專案被嚴格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定義、設計、開發、測試等)需要完成後才會進入下一階段。最大的特點是「不可逆」,即無法回溯修改,因此,直到最後階段完成,才會交付最終產品。這種方式雖適用於需求固定的專案,但往往存在難以應對變化的風險。

相比之下,敏捷式開發則強調:

  1. 漸進式交付:每週或每個衝刺期(1-4週)都有小規模的輸出,讓產品能快速進入市場測試。
  2. 迭代式開發:允許需求隨時調整,每次迭代中持續優化功能,依循「早期交付最小可行產品(MVP)」的原則逐步完善產品。
  3. 頻繁回饋:專案中邀固定邀請使用者參與測試,即時蒐集回饋,以減少產品與需求的偏差。

敏捷方法的關鍵實踐:打造高效團隊的技巧

敏捷思維的落實有很多種方法,講者特別探討以下3種可快速上手的方法:

  • 每日站立會議(15分鐘):團隊成員分享昨日進展、問題及今日計畫,聚焦於快速同步資訊、提升透明度。講者特別提醒為講求效率,需避免於此時段深度討論技術問題,相關細節私下討論。
  • 衝刺期間的開發看板:在項目管理中,將任務進度(如待辦事項、進行中、完成等)清晰列出,為團隊節省溝通成本,提高對進度的掌握。
  • 回顧會議:每個衝刺期結束後舉行的檢討會議,透過匿名建議、三明治反饋法(先優點,再改進,再正面鼓勵)激勵團隊提高效率。
(圖二: 課程花絮)

敏捷方法適用條件與挑戰

敏捷方法雖適用於大中型專案(例如持續時間超過半年),在短期的小型專案中(3個月內),確定需求的瀑布式方法或許更能高效完成。但對於長期大型專案,敏捷方法成功率顯著高於瀑布式方法。講者以The Standish Group在2018年的調查指出,敏捷方法的專案成功率可達42%,遠高於瀑布式的26%。

然而,導入敏捷方法非一蹴而就,成功實現敏捷運作通常需要2-3年的轉型期與培訓。團隊需要經過持續學習,更重要的是,上層團隊的支持與推動。

敏捷方法的優勢:更快交付、更高彈性、更少風險

敏捷方法的核心目標在於更快速地交付具價值的產品,並且適應需求變化,透過逐步漸進的產品交付與頻繁的回饋,讓產品符合實際需求,降低專案風險,最終有效提升成功率。

敏捷不一定能縮短專案整體時長,但能確保交付的產品更符合預期、更具價值,是現代專案管理中的關鍵選擇。如果你的專案處於需求不穩定、環境快速變化的情境,不妨考慮導入敏捷方法,讓團隊更有韌性、更具競爭力!

(圖三: 課後LITEON+新創辦公室負責人Roger Chen(右)致贈光寶小物予講師陳國凱Kai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