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新消息
故事

打開脖子上的魔法盒子

從去年10月開始,台灣新創公司Pulxion開始進駐LITEON+三樓的新創辦公室,執行長Joy、創辦人蕭教授與其團隊陸續進駐X SITE。以下是這次訪問內容的精華…

蕭浩明教授

創辦人

蕭浩明教授自2009年起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系、同時也是一位企業家暨Pulxion的創辦人。蕭教授在美國西北大學獲得碩士(1992年)和博士學位(1995年),2009年以前,他於美國醫療器材與航太產業工作了12年。在美國雅培心血管部門任職時,他負責開發雅培的下一代醫療器材產品,包括今日廣泛使用且最受歡迎的品牌XIENCE血管支架。

蕭教授的研究領域為醫學工程,特別是針對心血管與腦血管的先進介入性醫療器材,近年來致力於利用AI醫學影像進行疾病診斷的預防醫學。蕭教授目前也擔任多項政府部會計畫主審,如經濟部A+計畫、價創計畫、法人科專計畫等。他曾榮獲多次國家新創獎、未來科技獎、德國紅點設計獎、美國IDA國際設計獎等獎項。此外,蕭教授是一位小提琴家,目前擔任台灣醫聲室內樂團的執行長兼首席,活躍於國內外音樂廳舞台。

陳怡雯

執行長

2023年9月,陳怡雯就任Pulxion的執行長,這是她職業生涯的關鍵時刻!

陳怡雯擁有國立台灣大學藥學系和英國華威大學MBA的學位,豐富的教育背景使其成為一位充滿活力的領導者。帶領Pulxion的轉型、獲得資金,並展示了她對醫療保健產業的細膩理解和策略管理的能力。

在2020年擔任台灣大昌華嘉事業發展總經理期間,陳怡雯在製藥和醫療器材領域展現了多樣性。她善於培養合作夥伴關係和優化業務流程。並在推動數位醫療解決方案發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與不斷變化的醫療技術相契合。

2016~2020年間,擔任東曜藥業的國際事業發展總監,陳怡雯在項目管理、業務拓展、投資者關係和籌資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她多元廣泛的能力加上財務眼光,成功於2018年順利完成B輪融資,並於2019年IPO上市。陳怡雯的職業生涯凸顯了醫療保健和商管專業知識的強大結合,成功將數位化解決方案融入她的領導方式。在充滿活力的醫療保健和商業領域中,善於運用傳統和數位領域的技巧,展現出極具改革性和結果導向的形象,深受讚譽。

找到頸動脈

LITEON+:可否請創辦人簡單自我介紹、然後讓我們知道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

蕭浩明:我是Pulxion的創辦人、也是台大機械系教授。我大概從2000年開始跨進醫療產業,當時我在美國的亞培公司心血管部門任職,專門開發一些心血管相關的醫療器材(例如心導管和血管支架),亞培目前市面上有些很受歡迎的血管支架是我當年親手參與過的設計。我在亞培服務了近八年,擔任首席工程師一職,後來因家庭因素決定在2009年回台大機械系任教,至今差不多快15年了。

 

2014年我開始想研究預防醫學,因為看了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走到治療這一步都已經太晚了。那時AI還沒崛起但資訊產業已經開始蓬勃發展,就想應用醫學影像技術去做一些研究。其實即使到今天我們利用影像大概只能做到預測生理訊號(如心跳、血壓、血氧等),但我想做的是更進一步預測疾病,如名列全球前幾大死因的心肌梗塞和腦中風。在當時很多疾病檢測方法都是侵入式的,例如抽血,但我一開始就設定是應用影像技術,我希望透過一般鏡頭來預測疾病,我們最後選擇偵測頸動脈是因為這是離體表最近的兩條血管,而患有頸動脈狹窄的人,血管跳動的模式會不太一樣。

從技術到商品

LITEON+:從有這個概念到真的把產品做出來,大概歷時多久呢?

蕭浩明:從2014年到2019年左右,大概經過五年的研發才慢慢確定這項技術成形。隨後就試著產品化, 2019年我們申請到科技部的價創計畫,從2019年到2021年這一年多期間,我們把它從實驗室的一項技術成功轉變成一項產品。在研發期間,主要是透過我的團隊(教授、學生)進行技術研發,還有Pulxion的醫療長——臺大醫院心臟內科高憲立主任帶領的團隊——幫我們進行臨床驗證,到目前大概累積了一千例的臨床案例。

LITEON+: 那為什麼有現在Pulxion這個命名呢?

蕭浩明:2020年要成立新創公司時的發想,Pulxion的字根是pulse,就是脈波的意思,後面變成xion則是把字變形,英文很流行這種作法,特別是新藥或醫材的命名。中文則是從這個發音翻譯過來的名字。而這個圖案則是一個脈波的意思,較長的曲線代表離自己較近較強的脈波,較短的的曲線則是較遠的脈波,代表越遠慢慢變弱。

從高峰到低谷

LITEON+: 從過去到現在經歷過最大的挑戰和困難是什麼呢?

蕭浩明:其實這項技術在前五年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挫折蠻多的,有好幾次學生直接來跟我說無法解決問題,所幸我們最後都成功化險為夷、柳暗花明又一村,才能走到今天。而成立公司之後也遇到以前未曾面臨的挑戰,例如我們剛開始是讓受測者躺著接受測試,我們直接在他的臉上蓋一個黑盒子以降低環境干擾。雖然這個方法準確率很高,大概九十趴以上,但變成產品之後得考量受測者的使用便利性,於是就把儀器改成坐姿測試,結果這一改很多問題跑出來,因為環境會帶來很多變數,例如光線和受測環境、有人從後面走過也會影響,這些挑戰必須在很短時間內一一克服。

 

再加上2021年沒能成功募得資金,價創計畫結束後就面臨一個很大的低谷,2022年是最辛苦的一段時間,財務緊縮、大部分員工都離開了,有幾位願意留任的員工幾乎是無給職,完全憑藉著一股熱情,相信我們會有成功的一天。其中一位工程師,有長達一年半都沒領薪水。在這一年我們把目標專注在技術的精進,我們成功把AI技術融入原先軟體,加入一些最新的科技元素。此外也有開發新的應用,例如洗腎病人動靜脈廔管阻塞的偵測、心臟瓣膜缺損的偵測等。就這樣經過一年多的空窗期吧,我一度有點灰心,開始懷疑自己的堅持是否值得,直到遇到Mosaic的Johnny和Joy加入,算是我們真正的天使,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且帶來久違的第一桶金。

破繭而出

LITEON+: 執行長Joy是如何加入Pulxion的呢?

陳怡雯:我是台大藥學系畢業的,在藥界已經超過二十年,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踏入醫材的領域。大學畢業後,在國際藥廠從基層業務、產品經理做起。

 

2009年我在台大學長的介紹下進到台灣東洋,當時台灣第一個說要做台灣自己原廠的公司。我當時的工作和新創有點像,一開始做Marketing,然後公司決定要研發新產品我又開始作項目管理,之後要對外找合作夥伴又開始做BD,接著他們要到大陸設廠我也跟著去,負責過法規、國際事業發展、公共關係、投資人關係,在同一個集團下累積不一樣的工作經驗,我非常感謝當時主管也願意冒險給我這麼多機會挑戰新的工作領域,在企業裡體驗實踐創業家精神。

 

看著台灣的生技產業一步一步往前走,然後跟著公司一起走上國際,最後我們成功讓大陸的公司在香港ipo上市。沒多久就發生Covid,不太適合大量國際差旅,於是我回到台灣,轉換跑道加入國際知名的醫藥物流公司,這個經歷完整了我在整個醫藥產業的價值鏈的資歷。

 

在外商穩定龐大的組織裡待了大概三年的時間,因緣際會透過Mosaic的Johnny接觸了Pulxion這家新創公司,跟蕭教授聊過後,發現他的創業理念跟個人特質,都讓我燃起了想要一起努力的熱情。

 

對我來說,Pulxion的產品跟技術潛力無限,公司需要的只是如何讓這個產品更有效率的抵達市場,更有效率的讓投資人理解產品,願意一起支持這個產品的發展,而這些正好是我過去幾年有累積的經驗與能力,於是我在2023年9月加入Pulxion。

 

我很榮幸可以加入這個團隊,雖然過程中絕對不會都一帆風順,但我覺得如果在一個適當的時機彼此遇到對的人,事情就會往對的方向發展。Pulxion這半年的發展進程也證實了上面這段話,我們對於願景的實現充滿信心。

最新消息
故事

打開脖子上的魔法盒子

從去年10月開始,台灣新創公司Pulxion開始進駐LITEON+三樓的新創辦公室,執行長Joy、創辦人蕭教授與其團隊陸續進駐X SITE。以下是這次訪問內容的精華…